新闻动态

鲁迅先生一日三餐都吃什么?放到现在,多数人达不到他的水准_许广平_生活_菜肴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77

鲁迅,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,本来在日本学习医学,但在目睹了封建社会下百姓的疾苦与社会的腐败后,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医学专业,转而投入文学创作,先后写出了《狂人日记》、《朝花夕拾》、《呐喊》等震撼人心的作品。

鲁迅的作品通常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,文字中充斥着对社会黑暗的深刻揭示,他的笔触锐利,语言充满力量,为新思想、新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位表面上似乎充满“轻狂高傲”气质的作家,生活中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“大吃货”。有意思的是,按今天的标准,鲁迅的食量和食欲可能令许多人望尘莫及。

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富裕的家庭,家中有着四五十亩水田。在那个时代,许多人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时,鲁迅却已经可以衣食无忧,接受良好的教育,甚至偶尔能去看灯会,享受着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生活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鲁迅的家里还为他安排了一个娃娃亲——朱安。

展开剩余80%

1902年,鲁迅前往日本留学,那个时代能够出国留学的几乎都是富家子弟,比如赵世炎、白兰等人。因此,鲁迅能去留学并且自己住在公馆,这已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。此后,随着张勋复辟和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,鲁迅对时局感到失望,认为国家已经腐败不堪,为了唤醒民众的思想,鲁迅决定放弃医学,转而用笔为武器,试图激发民众的觉醒。

回国后,鲁迅应陈独秀等人的邀请,参与创办《新青年》,并为其撰写了《孔乙己》、《阿Q正传》等作品,这些文字的冲击力极大,促使社会思想发生剧烈变化。此外,鲁迅还受蔡元培的邀请,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,每月的薪水高达数百大洋,加上为《新青年》写稿的稿费,这使得鲁迅的经济状况更加宽裕。更有趣的是,鲁迅的妻子许广平也是广东的名门望族,可以说,鲁迅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也为他提供了相当舒适的生活保障。

在鲁迅的《朝花夕拾》中,他曾提到,回到家乡时,看到曾经的玩伴闰土称他为“少爷”,他意识到,过去的那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。闰土那句“少爷”无声地证明了鲁迅家境的富庶。

鲁迅除了写作和抽烟,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吃,尤其是甜食。据他的妻子许广平回忆,鲁迅的牙齿状况很差,医生曾建议他减少甜食的摄入,但鲁迅总是偷偷地给周海婴一些钱,让他去购买甜点,尤其是在下午五点钟左右,因为这个时间是稻香村糕点刚刚出炉,味道最为鲜美。鲁迅常常在买完点心后,绕道去王府井买热腾腾的糕点,一边走一边吃。据稻香村的工作人员透露,鲁迅最喜欢的甜点是萨其马。

鲁迅对甜食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,而他为吃甜食所做的事情也让人觉得有些可笑。有一次,鲁迅刚刚吃完从稻香村买来的萨其马,儿子周海婴看见了,伸出小手说:“爸爸,爸爸,我也想吃。”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,都会把最后一块甜点让给孩子,但鲁迅却毫不犹豫地说:“萨其马只剩一块了,你吃了,我就没得吃了。”和儿子争食的这一幕,也许只有鲁迅这位“大吃货”才能做到。

到鲁迅30岁时,他的口腔里已经只剩下五颗真牙。对鲁迅来说,吃食是一种享受,他甚至把每日的饮食放在了写作之外的优先位置。许广平回忆道,每一餐都必须包含肉和蔬菜,而且每天的菜肴都要变化,不能重复。例如,如果今天吃了“油焖大虾”,明天就得换成“蛋蒸肉饼”。鲁迅非常重视这些,他曾说过,一个人可以将就其他事情,但不能将就吃饭,否则活着就没有意义。

鲁迅的饮食偏好和品味甚至被记录下来,在《鲁迅家用菜谱》中,可以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菜肴,如“炒海参”、“虾膏炒肉”、“酸排骨”,这本菜谱涵盖了八大菜系,其中没有一个菜是重复的。鲁迅对食物的热爱,甚至让他成为了许多餐馆的常客,专家研究指出,鲁迅尤其钟爱绍兴菜和广东菜,这些菜肴在今天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。

许广平为鲁迅制作的菜肴并非亲自下厨,而是与上海的饭店合作,每天由大饭店送来三餐。根据许广平的日记,七个月的餐食开销高达30元,而当时中产阶级家庭每月的支出只有4元。鲁迅的工资为这些花费提供了保障,这也表明鲁迅不仅爱吃,而且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支持他的美食爱好。

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,鲁迅曾抱怨过食堂的饭菜不好吃,甚至连当地的食物也不合胃口,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:“厦门风景很好,但是不太会做菜。”在那个大多数人还在为吃饭发愁的时代,鲁迅不仅挑剔菜品,还能享受到丰富的美食。

鲁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,放到今天也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。而他所具备的经济实力和生活品位,也正是支撑他享受美食的资本。鲁迅的日常饮食生活揭示出,尽管他是文学巨匠,但在许多方面,他与普通人并无太多差异,依然是一个爱吃爱玩的平凡人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幸运168飞艇官网开奖记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